学员合影
“目前国内羊肚菌主要分为红褐羊肚菌支系、黑色羊肚菌支系、黄色羊肚菌支系三大支系,其中黑色羊肚菌支系共有33种,中国有14种,黄色羊肚菌共有27种,中国有16种,中国也是黄色羊肚菌现代物种多样性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从羊肚菌资源价值、羊肚菌研究情况、中国羊肚菌物种多样性研究、中国羊肚菌物种多样性、羊肚菌的资源利用等方面介绍了中国羊肚菌资源及其利用。
赵永昌作报告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赵永昌研究员则为学员们讲解了羊肚菌规模化、产业化种植风险及防控等相关问题,他表示2017-2018年度,羊肚菌种植规模突破7万亩,年初按乐观估计平均亩产100千克,总产量也不过7000吨,而实际的产量是打折扣的,具最新的市场反馈,平均产量估计在80千克/亩。
他还讲到,羊肚菌种植是“三高”项目,即“高收益【产量(菌种+种植+管理+采收)X价格】 、高投入(5000-10000元/亩)、高风险(颗粒无收)”尽管已攻克了羊肚菌人工种植技术,但在菌种、管理、采摘等诸多环节都影响收益。从全国来说,纯种植阶段整体处于不盈利状态(盈利:持平:亏损=1:1:1)。
针对羊肚菌产业“三高”情况,赵永昌研究员结合羊肚菌种植产业存在的问题和现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调查优先稳字当头,二是优良菌种高产命脉,三是种植管理规范有序。“从相关媒体对2017年全国7万余亩的播种面积统计看,至少有数万亩‘出菇少’或‘不出菇’,播种总面积的近一半没有产生有效益的理想产量。因此,羊肚菌种植一定要有理性认识和客观评价,不能盲目跟进。”赵永昌研究员讲到。
魏鹏作报告
“新疆羊肚菌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优厚的扶贫政策和对口援疆契机、丰富的林地资源、清洁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风光等发展潜力。”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魏鹏研究员向参训学员介绍了新疆羊肚菌产业发展现状及风险分析,他表示“十二五”末期,随着四川等地羊肚菌种植的普及,新疆自2015年陆续引进羊肚菌种植技术,种植模式主要为设施栽培,林下栽培和陆地网棚栽培。新疆羊肚菌种植分布区域主要在伊犁河谷,博州、昌吉州的部分县市及部分农牧团场,产量从亩产200多公斤到几十公斤不等,还有部分种植户颗粒未收,差别极大,对部分种植户造成较大损失。究其原因,除人为原因外,种植技术和菌种是主要因素。2017年秋播,2018年春季出菇的更是导致大部分种植户损失惨重(倒春寒),对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严重损伤。
谭方河作报告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经历了从栽培不出菇、出菇但不稳定、能出菇但无产量等各个阶段,总体上都达不到商业化栽培的要求,没有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业化栽培技术。采用外营养袋技术,彻底解决了人工栽培条件下营养的有效供给问题。”培训中,重庆美哉菌业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谭方河作《中国羊肚菌室外营养袋栽培技术的由来及风险控制》报告时表示,外营养袋技术与有效的栽培品种和恰当的栽培管控技术相结合,历经十五年,逐渐形成我国羊肚菌室外大田栽培的三大技术支撑,即以品种技术为基础,外营养袋技术为核心,栽培管理技术为桥梁。其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要素就是外营养袋技术的应用,没有了外营养袋就没有真正的羊肚菌商业化技术,虽然目前我国羊肚菌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乃至势不可挡,就羊肚菌商品化栽培技术而言,还仅仅是个开端,还不是属于成熟的商业化栽培技术。
此外,在谈及羊肚菌外营养袋栽培需要注意的技术环节等问题时,他提出了羊肚菌栽培品种及来源、菌种质量要求、羊肚菌栽培地土壤及栽培地点选择要求、适时播种、播种后管控湿度和温度、放置外营养袋、早春时节促进原基形成、适时采收及加工等9点技术要求,希望学员们能够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多加注意。
杜习慧作报告
重庆市师范大学杜习慧博士向与会学员介绍了羊肚菌遗传特性及驯化风险分析等问题。
赵琪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赵琪高级工程师作《羊肚菌良种选育、技术风险及其防控措施》报告时讲到,广大羊肚菌育种工作者选育出了相当数量的食用菌优良品种,但仍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很多单位和个人所谓的“育种”多停留在互相引种,常规试验比较筛选水平,经济性状优良的品种自行冠名。育种者利益得不到保证,生产使用菌种混乱。
在谈及育种控制措施时,赵琪博士在“1+1分子”检测、出菇实验、菌种保存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菌种退化会导致菌丝体生长缓慢,对环境、杂菌等的抵抗力变弱,子实体形成期提前或推后,出菇潮次不明显等现象。引起菌种退化的原因很多,其中菌种不纯和基因突变是主要原因,另外温度过高、不同菌株的混合栽培等都会引起菌种退化。
张彦飞作报告
“针对冻土地区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结合初步掌握的羊肚菌生理特性和生长发育需求,设计建造适宜的羊肚菌人工栽培设施,主要是在设施内外配备滴灌和微喷雾系统,覆盖特殊棚膜与棉被,更好地人为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棚内环境因子,满足羊肚菌的生长发育需求。”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岔河则乡马合农场张彦飞场长在谈及冻土地区羊肚菌设施栽培关键技术时表示,通过选育优良品种(菌株),配套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获得优质稳产高产目标。构建冻土地区羊肚菌设施栽培技术体系,实现产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张彦飞场长还从菌种制备、土壤准备、播种方法与上冻前管理、土壤解冻与菌丝恢复期管理、原基促成管理、菌丝分化幼菇期管理、幼菇到成菇期管理、釆收与催发二潮菇管理等方面介绍了冻土地区羊肚菌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他讲到,幼菇到成熟一般8-10天,根据不同品种菇帽长到8-14公分时即可採收,大多数採收完后再上一次透水,重点做好降温管理。二潮菇的生长期要比一潮菇短,一般15-20天即可采收。二潮菇产量因土质与一潮菇产量相关,有条件的地方可出第三潮菇。
胡建伟作报告
塔里木大学食用菌研究所胡建伟教授向参训学员介绍了南疆地区羊肚菌栽培风险防控,他主要讲授了温室大棚、大棚(冷棚)、遮阳网露天栽培三种南疆栽培羊肚菌主要的模式。通过对比三种栽培模式,胡建伟教授认为温室大棚是南疆种羊肚菌的首选,因为选用温室大棚种植羊肚菌,具有保温、保湿效果好,温、湿度、光照可调,不加温最低地温可在零度以上等优势,能够更好的控制羊肚菌在生长过程中温度、通风、水、土壤、湿度、外援营养袋等关键问题。
张亚作报告
“差异化的生产方案促使菇农盈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有利于行业的沉淀,促进产业的稳固发展。”四川菌益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亚在作《羊肚菌标准化采收差异化盈利模式及市场风险分析》报告时讲到,差异化的生产方案促使市场供应的分化,对市场的稳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差异化的生产方案使羊肚菌栽陪的区域扩大,也有利于区域市场的消费。他还向参训学员介绍了平棚套小拱棚方案、大拱棚上棚膜方案、无遮阳网黑色薄膜小拱棚方案、套种方案 (油菜.小麦.猕猴桃.葡萄等)、暖棚设施化种植方案、林下栽培方案等具体的差异化的生产方案。
谈及未来发展方向时,张亚总经理表示,羊肚菌的鲜销比重会越来越大,在未来的两三年内羊肚菌的鲜货销售预计将达到每日15-20吨的销量;干货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的销售增长,主要以精剪品为主,工业级干品为辅的干货供应趋势;而冻品羊肚菌市场当下发展滞后,主要是准入门槛较高,受制于渠道以及运输链条的不完善,所以进展缓慢,而羊肚菌冻品销售,正是未来羊肚菌巨大潜在市场的重要单元,可以利用大众化的商超,借助于羊肚菌冻品这样的产品方式,进入广大普通消费者人群的餐桌。
武冬梅作报告
新疆农垦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武冬梅副研究员在谈及新疆北疆地区羊肚菌资源及其利用时讲到,新疆野生羊肚菌人工栽培工作起步较晚,新疆农科院2003年开始野生羊肚菌的驯化工作;2009年赵琪博士在新疆伊犁巴依拖海乡种植羊肚菌;2012年开始逐渐伊犁昭苏县政府很重视这种野生资源,通过相关项目申请和派出人员去内地学习栽培技术、请相关专家来疆技术指导等手段开展野生羊肚菌人工驯化栽培工作,采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经过3年的试种,于2015年在昭苏县阿克苏乡试种成功,所用菌种为四川引进菌种,出菇情况也不容乐观。2017年,羊肚菌人工栽培试验点逐渐增多,据调查,新疆伊犁新源县、察布查尔县、特克斯县、霍城县、昭苏县,生产建设兵团74团、77团、142团、昌吉州木垒县、库尔勒、阿克苏等地均有小面积种植,引进菌种为四川、西藏等地。种植面积近千亩,但出菇情况依然不理想。
同时,针对北疆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武冬梅副研究员也提出了需要借助一定的栽培设施、菌种管理很重要、切忌盲目投资、尽量利用现有的设施或租用、可采取林下栽培等建议。她表示,从安全的角度而言,蔬菜大棚最为安全,其次是林下栽培,最后是大田栽培。从棚体建设成本而言,林下栽培 <大田栽培<简易蔬菜大棚<常规蔬菜大棚<暖棚蔬菜大棚。应以现有资源条件为依托,选择合适的生产模式,开展羊肚菌项目,切勿照搬照抄。
王建瑞作报告
鲁东大学王建瑞博士则从国内外羊肚菌栽培模式、北方的气候特点、现有栽培模式利与弊、“菌-林”间套作、菌菜连作规范化管理模式等方面介绍了我国北方羊肚菌设施化栽培及盈利模式。他在报告中讲到,羊肚菌栽培现有栽培模式还是以大田季节性设施栽培为主,首次投入大,设施大部分为一次投入多年使用。羊肚菌在同一田块进行栽培,在羊肚菌栽培间歇闲置,造成一定浪费,同时还会对羊肚菌连作生产产生障碍(同一田块上栽培超过三年,会造成羊肚菌病害加重,产量降低,甚至绝产)。根据所采用的栽培的设施,选择不同栽培模式,即可以减少投资增加收益,同时可以解决由于羊肚菌连作障碍。
舒黎黎作报告
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舒黎黎博士在作《羊肚菌标准化种植环境调控及病虫害防治》报告时,从农业设施的认识及建造原理、羊肚菌主要生物学特性、合理利用农业设施防控羊肚菌种植环境风险、羊肚菌栽培侵染性病害、羊肚菌栽培生理性病害等方面介绍了羊肚菌栽培环境调控和羊肚菌栽培病虫害防治的相关问题。舒黎黎博士还着重介绍了死菇、子实体停止生长、畸形菇、菌肉薄、菇柄变红、菌丝徒长等羊肚菌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培训班现场
10月19日,在结束2小时的互动答疑之后,第二期羊肚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及风险防控培训班圆满落幕。本次培训班邀请到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资深从业人员授课,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涉及羊肚菌全产业链内容,受到参训人员一致好评。
本次培训由中国菌物学会野生菌保护专业委员会、中国菌物学会菌物产业分会和全国科学院联盟生物多样性领域分会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院重点实验室和易菇网承办。培训本着真正服务和促进羊肚菌产业的宗旨和原则,免收培训费,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的80余名学员参加了本次培训。
此图来源:张雪松
文章来源: 蘑菇通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